荧光猫鉴赏网

彭凯平深度剖析:麦琳行为的心理逻辑

发表时间: 2024-12-20 20:43

彭凯平深度剖析:麦琳行为的心理逻辑

《再见爱人4》开播以来,几乎每周都占据了热搜榜的前列。还引发了关于情感操控、“NPD”、婚姻本质等一系列的探讨。与此同时,关于这些嘉宾的舆论风潮也迅速蔓延。

为了更深入探讨这一话题,我们与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积极心理学家彭凯平展开了对话。

在这次访谈中,彭教授不仅分析了网络暴力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还进一步剖析了节目中嘉宾行为和心理根源的多重因素。全文共有2万字,我们将分期发布,内容涵盖:

  1. 如何看待麦琳的行为和心理?

  2. 麦琳为何被网暴?

  3. 留几手和葛夕不离婚的原因?

  4. 怎样做到理性追综,不被舆论狂潮裹挟?

  5. 婚姻和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我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节目的观看价值,以及通过更健康的认知和行动对每个家庭产生积极影响

彭凯平,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导、首任系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前院长。

文 | 大渔大师课CEO王津

编辑 | HJ

全文共21772字,本期共3960字,阅读需9分钟

《再见爱人4》通过展示三对夫妻的离婚故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明星夫妇杨子黄圣依、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刘爽与葛夕,以及迅速成为社交媒体“顶流”的麦琳与李行亮,他们在节目中的种种冲突,不仅让观众对他们的个人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反应,还有许多网友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投射到嘉宾的社交平台,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情绪漩涡...

01 与一些知名明星夫妇的出现相比,节目中的素人麦琳迅速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议焦点。网友们“线上看诊”,普遍讨论她可能患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NPD vs HPD的特点

彭凯平:最近在我的心理学课堂上,很多同学提到了麦琳,认为她在《再见爱人》中的表现有自恋型人格障碍(NPD,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特征。

对此,我们需要谨慎。给一个人的行为贴上人格障碍的标签并不容易,这需要专业的诊断和深度了解

首先,麦琳的表现并不完全符合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标准。NPD的人通常对自己有过度的高估,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

但麦琳更多的是通过情绪化的表现来寻求他人的认可,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

节目中,我们看到麦琳的沟通方式常常带有抱怨、暗示,甚至被动攻击,而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

例如,她会说“我配得上一杯咖啡吗?”而不是直接要求“给我一杯咖啡”,这其实是在测试丈夫是否关心她。

在一次跳舞的场景中,她想通过表现超过黄圣依来获得关注,但没能如愿时,她责备丈夫未能支持她。

这种情绪宣泄让人觉得她有意制造波动,引起他人的关注,这让我想到“表演性人格障碍”(HPD,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与NPD自恋型人格障碍不同,HPD表演性人格障碍的人不一定自尊心特别强或自我认知过于膨胀。相反,他们通过夸张的情绪表现来掩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借此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同。

病理人格分类,通常来源于临床心理学中的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的人格障碍理论
  •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行为、认知和情感上存在持久而固定的偏离社会、文化或发展期望的模式,常常对其生活造成显著的困扰或
    障碍。
  • NPD和HPD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核心动机和行为表现上有显著区别。
  • DSM-5中的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划分为三大类型的10种常见人格障碍,

    包括: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id)、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等。

从麦琳的言行来看,我认为她更可能表现出HPD的特征,而不是自恋型的“自我膨胀”。

不过,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能仅凭电视节目中的片段就对她做出诊断。人格障碍的诊断需要全面评估和深入分析,这是心理学家的专业领域

最后,我个人隐约感觉,麦琳可能有一些自卑,意味着她的自尊并不稳定,这也许是我们需要更关注的部分。

02 自尊的稳定性在个人情绪和行为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低自尊不稳定的“猪八戒”型表现

彭凯平:自尊这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简单来说,它就是我们对自己价值的整体评价

有的人自尊很高,觉得自己很棒;有的人自尊较低,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但更重要的是自尊的稳定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低自尊本身并不一定是问题,问题在于自尊的不稳定。如果自尊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过度依赖外界的评价,生活中就容易出现焦虑、愤怒甚至自卑感。

就像《西游记》里的角色:沙和尚低自尊且稳定的,孙悟空高自尊但不稳定。而情绪问题比较多的是猪八戒。猪八戒是典型的低自尊且不稳定。他时而觉得自己是天蓬元帅,时而觉得自己不过是个猪。

这样的一种“猪八戒式自尊”,在麦琳身上表现的比较明显一些。在李行亮刚出道时,她可能觉得自己很重要,因为她是家庭的支柱。然而,随着李行亮事业的上升,麦琳可能感到自己的家庭地位发生了变化。

她开始怀疑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重要性,甚至通过干预丈夫的音乐创作或控制生活中的细节。她的行为反映了她自尊的不稳定和脆弱,进一步加剧了她的焦虑。

其实,“猪八戒式自尊”并不是指某种人格障碍,这种波动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你可能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棒,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不行,这就是自尊的波动。

有些人可能长期低自尊,但只要这种低自尊是稳定的,也没有问题。我经常讲沙和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然不在领导位置,但他承担着照顾兄弟们的责任,情绪波动小,因此大家都很喜欢他。

稳定的低自尊反而很可贵,不应视为病态或障碍。

03 麦琳在节目中的表现,您认为她的行为背后可能有哪些心理因素或者成长经历在影响?

心理学的三大依恋风格

彭凯平:我觉得麦琳的心理状态,其实和他们早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那个阶段,李行亮需要麦琳的支持与帮助,而麦琳在家庭里承担了“一家之主”的角色,这种行为模式逐渐成了一种习惯。

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如今这种戏剧化的环境中,比如电视节目、与名人夫妻同台的场景里,再加上节目组之所以邀请他们夫妇参加,显然核心在于李行亮,而非麦琳。

这种对比在无形中可能让麦琳感到某种隐隐的不安和恐惧。尤其是李行亮现在有了更多发展机会和可能性,都可能加剧了她对关系未来的焦虑。

她在众人面前通过打压丈夫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和控制力,其实这背后是潜意识里的担忧在作祟。这种担忧反映了一种典型的“不安全的焦虑型依恋风格”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人际关系里依恋风格分为三种: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

安全型依恋的人对关系非常自信,内心稳定、安心。他们即使伴侣暂时不在身边,甚至和异性相处,也不会多虑,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相信对方、相信这段关系。

焦虑型依恋则截然不同。这类人对关系充满不安,总担心对方会离开或背叛。这种不稳定感让他们容易表现出情绪化的行为,就像一个小孩,妈妈一离开,就焦躁不安,甚至通过吵闹来引起注意。

回避型依恋则倾向于冷漠和疏离,他们表现得好像无所谓、不在意,但这种风格在电视节目中很少会被展现出来。

依恋类型,

源于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和玛丽·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对婴儿依恋行为的研究。依恋理论认为,个体早期与照顾者的互动经历会影响其后续的情感发展,尤其是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成人依恋类型被认为是早期依恋模式的延伸。
  • 依恋类型和自尊水平会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例如,依恋不安全(焦虑型或回避型)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发展出情感障碍或人格障碍。
  • 可以通过自我觉察和修正不健康的依恋模式来改善。治疗方法如依恋理论基础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建立更加安全和健康的依恋方式。

麦琳的表现明显更接近焦虑型依恋。对她来说,能够走出这种焦虑的情绪,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可能是她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