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3-07 09:5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周末有位外地茶友,分享了他的喝茶经历。
过年那会儿,别人给他送了一盒2022头春头采高山银针,据说还小有名气。
数量不多,包装得很精致。
趁着周末有空,烧水泡茶,准备试喝。
5克茶,用110毫升盖碗冲泡。
茶味倒是清鲜爽口,不苦不涩,但奇怪的是,这茶的汤色怎么这么浅淡?
一眼看去,类似杭白菊泡水,仅有浅浅的淡黄。
见状他先是向送茶过来的朋友,打探情况。
结果被告知,白毫银针的汤色就是这样,很浅很淡。
“你才泡两冲,理论上那只是洗茶水,茶味还没真正出来。”
但茶友半信半疑,私信找到我们。
先发来茶汤图片,提问:
“帮忙看一下, 这杯茶的汤色怎么这么浅?”
说实话,看完汤色图后,觉得一切正常。
茶汤清透,清澈见底,没有浑浊发暗感。
得知这是去年的银针后,就更是见怪不怪了,这是正常情况嘛。
不过转念一想,忽然间反应过来,那位茶友显然是被惯性思维误导了。
对长期喝惯深色茶汤,比如,熟普、黑茶、红茶、足火岩茶的茶客而言,忽然间换成喝汤色清浅的茶叶,肯定是不习惯。
甚至会觉得,茶汤太浅的茶叶,一概存在“茶味淡”的弱点。
再扩大范围看,近期在普及春茶知识时,也有收到类似留言。
“绿茶、黄茶、白茶的春茶汤色普遍偏浅,茶味鲜爽有余,醇厚不足。”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泡茶喝,大家千万别陷入“一叶障目”的认知误区,盲目因为汤色浅淡而冤枉好茶!
《2》
茶汤颜色深浅,不能代表茶味浓淡。
泡茶喝,一杯茶水的颜色是深是浅?需要肉眼去观察。
而茶味是否苦涩?茶汤滋味是否饱满?离不开嘴巴亲自细品感受。
日常生活里,即便有的东西能骗过我们的眼睛,但亲自一试,不难看出背后真相。
比如,透明无色的糖水、盐水。
肉眼看着,清浅无比。
但实际尝入口,滋味浓郁至极,特别齁人。
在评价茶味浓淡时,千万别被表面蒙骗。
茶汤颜色浅,不会影响饱满醇厚的茶味发挥!
白茶里,白毫银针没有叶片,泡出来的茶汤偏素淡。
盖碗冲泡时,前1-2道快出水冲出来的茶水,新茶陈茶仅是浅浅的杏黄。
但茶汤本身是清澈透亮的,汤水当中上下蹁跹着不少茶毫。
小口啜入茶汤,更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鲜爽、清甜、清鲜的风味。
连茶汤的醇厚程度,也充满惊喜感。
又鲜、又香、又醇厚!
所谓春茶的茶味普遍鲜爽有余,醇厚不足的说法,本就是个错误!
《3》
汤色深的茶水,茶味未必充足。
将茶汤泡出来后,顺便观察汤色。
汤色浅,不代表茶味淡。
同理,茶汤颜色深,茶味不一定会充足!
举个例子,武夷岩茶里焙成病火的问题劣质茶。
高温焙茶时,焙茶操作不当,导致内在茶味物质大量受损。
套一句老茶客惯用的行话,这泡茶被焙空了。
然而,因为高温焙茶期间,会生出部分深色可溶性茶色素。
于是,焙成病火的岩茶肉眼观察时,茶汤接近“酱油汤”。
发黑发暗,怪异不堪。
端起茶一闻,汤面上就散发着焦糊味,不好闻。
哪怕抱着大胆尝试的心态,喝入一口,也丝毫没有饱满茶味。
相反是苦涩味薄,滋味淡寡,内在茶味韵致空空如也,一点也不好喝!
《4》
六大茶类里,绿茶、黄茶、白茶的汤色是不是普遍偏浅?
和乌龙茶(传统工艺)、红茶、黑茶相比,情况的确如此。
因为绿茶、黄茶、白茶的发酵程度不高。
绿茶是不发酵茶。
黄茶是轻发酵,比起绿茶多了一道闷黄步骤。
白茶是微发酵,散茶加工以萎凋干燥为主,萎凋期间温和失水,内在多酚类物质发生轻微转变。
论发酵程度,远远不如乌龙茶、红茶、黑茶。
而一款茶的发酵度,对茶汤颜色深浅有着关键影响。
因为,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占比不小。
乌龙茶、红茶的制茶发酵,本质是多酚类的氧化,经历特定加工后,陆续氧化出大量茶黄素、茶红素,甚至是茶褐素。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可溶于水,对茶汤颜色深浅有着明显影响。
通常情况下,发酵程度越高,泡出来的茶汤颜色越深。
反之,发酵程度越浅,这款茶的茶汤颜色主要取决于内在天然呈色物质。
包括茶叶内部的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叶绿素等。
绿茶,绿叶清汤为主,茶汤绿中偏黄。
黄茶,因为闷黄期间叶绿素被大量破坏,以明亮的黄色为主。
白茶,基础色系是黄绿色,但深浅浓淡程度,要看具体品种来决定。
大致上,寿眉、白牡丹的汤色,比白毫银针深。
而压成饼后,白茶饼、白茶砖泡出来的汤色,又会比散茶深一个色号!
《5》
一杯茶的颜色,有深也有浅。
判断一款茶的品质好坏,不能单纯以汤色深浅下定论。
浅色系的茶汤,未必是茶味淡薄如白开水!
观察汤色时,更应该关注以下要素:
首先,茶汤颜色是否恰如 其分?
当你买了一包龙井绿茶回家,结果发现汤色发暗偏红,肯定不对劲!
制茶发酵偏轻的白茶春寿眉,以散茶状态放了5年后,老白茶泡出来的茶汤发红,肯定有猫腻!
作为高端红茶代表的金骏眉,按照特定工艺标准,汤色金黄透亮才是标准色,汤色发红的反而不正宗!
其次,茶汤是否清澈?
一杯好茶,离不开肉眼可见的干净。
清澈见底,干净透亮。
茶汤当中没有任何发暗、浑浊迹象。
同时也看不到任何浑浊物、悬浮物,类似雾霾天那般。
看着清澈干净,才能让人放心喝茶!
最后,茶水是否有光泽感?
之前在介绍红茶时,分享过一个术语——金圈。
优质红茶的茶汤表面,光泽感强,汤面金圈明显。
其实,扩大范围来看。
不管是很什么茶,泡出来的茶汤拥有通透、透亮的好气色,才是好茶的基础标配。
一旦汤色暗沉,缺乏光泽,肯定不是好现象!
《6》
惊蛰过后,桃红柳绿的大好春光即将到来。
春风吹拂,蝶绕蜂忙,好不热闹。
进入三月后,绝大多数的茶叶产区,即将开启2023年采春茶的序幕。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茶,拥有极致清鲜风味。
不过,喝茶前,需要正视两个问题。
部分汤色偏浅的春茶,不代表茶味不足。
另外,优质春茶不存在“鲜爽有余,醇厚不足”的缺陷。
茶味鲜爽、醇厚饱满,是一流春茶的共性。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可或缺!
春茶、头采茶、头春茶、明前茶、雨前茶分别是什么?一次性科普!
整个春茶季,都是讨论头春茶,那白茶之中,到底什么才是头春茶?
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一年四季都有茶,为什么大家更爱春茶?
白茶是春茶好还是秋茶好?听说春茶香气更足,这是真的吗?
为什么不推荐春茶越早喝越好?3点扫清春茶盲区,喝白茶别贪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