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14 14:08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父母,早早买了几套房,也留下大量的存款,就怕儿女长大了,会流浪街头。
当然,也考虑到房子涨价的因素,尽早买房,就是给儿女投资。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若是儿女没有“造血”功能,只有“吸血”功能,那么父母再厉害,也不会活得幸福。
一切还得从长计议,不能用眼前的财富,去衡量未来的家庭和社会。更何况,计划赶不上变化,社会发展不是你我说了算,有太多的无常。
因而,父母最大的远见,不是给子女钱、房子,而是给以下“三种搭配”。
01
低配生活,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道理,路人皆知。
可是,怎样做,道理才会变成现实呢?不是父母想尽办法抠住一切钱财,后半生享乐不完,然后留给子孙。
我们要告诉子孙,自己去“积谷防饥”。
儿女发现父母很穷,也会有怨气,但是会迫于生计,自己去努力,也因为吃过穷人的苦,学会如何留住钱财。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做生意,搞外交,成为了大财主。
子贡在的后人端木叔,也在生意场上一展身手,同时依托祖上的财产,更进一步。
令人诧异的是,端木叔后半生不再拼命赚钱,但是花钱很厉害。他不仅自己花钱,还把钱送给族里的人,好事做了一箩筐。
各地的客商,也可以随时到他家吃饭,借宿,不收取任何费用。
儿女们很不理解,为什么父亲要散尽家财。周围也有人劝说,应该给子孙留一些钱财。
端木叔不顾劝解,继续花钱。以至于他晚年生病时,连医药费都付不起了。
端木叔过世后,棺椁都买不起。周围的人闻讯赶来,主动掏钱安排落葬的事情。
很多受过恩惠的人,把自己赚到的钱财,分一些给端木叔的子孙。
因为承受过一段时间的穷日子,子孙没有富人的骄傲,懂得耕种。
当时的名人段干生点赞:“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其所行也,其所为也,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
学会、传授积谷的方法,比单纯逼着儿女“少吃少喝,少买”,更有用。
家业要留下来,不是单纯看祖辈有什么,而是看儿女能不能做到“量入而出”。
勤俭节约,在任何时代,都是最好的家教,也是持家的远见。
02
高配格局,未雨绸缪。
《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好父母,是过好一代人,谋划三代人。管理家庭,就是一个布局的过程。
可是很多家庭,父母想法很美,但是儿女却不会抓落实。毕竟,父母不能强人所难,并且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机遇和梦想。
真正的家庭布局,不是父母苛求儿女如何做,而是引导儿女,有“未雨绸缪”的智慧。
也就是说,父母安排百年的大业,有线路图,但是到了儿女这一代,是可以变通的,不是刻板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父母设计的路,是千万条路之中的一条。而儿女走的路,可以是另一条。
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家和万事兴”。只是路线不同,父母不要固执。
比方说,父母希望儿女去体制内混,服务于民,也走到更高的位置。但是儿女却一定要去南方打工,并且从事技术行业。
当儿女成年后,父母应该听从儿女的,建议不能等同于“非得如此”。
还比方说,父母设想成为农场主,建立了巨大的果园。但是儿女不愿意从事农业,而是去城里发展。
父母老了,可以把果园转给别人,也认可儿女的前程。
作家亚瑟·柯斯勒说过:“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鼓励儿女在父母的格局上,推陈出新,积极谋划,家庭就会有更好的诗和远方。
03
平配夫妻,携手未来。
在儿女找对象的时候,我们常常说:“要找门当户对的人。”这就说明,夫妻平配的重要性。
好的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其层次和经济能力等,都是差不多的,因此有更多的共鸣。
在夫妻过日子的时候,能够两个人保持旗鼓相当,那么婚姻就会长久。
一个原地不动,一个积极行动,那就会导致夫妻层次区别很大,也会增加矛盾和分手的可能性。
我走远了,你还在原地,那么我伸手,就够不着你的手了,这不就是分手的模样?
作家张曼娟说过:“结婚证书约束夫妻必须厮守终身,却不能保证彼此相爱。”
爱一直在的秘诀,就是你在进步,我也没停下来。
看看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他在上大学的时候,认识了妻子卢爱玲。夫妻都是名牌大学生,对建筑有研究。
当贝聿铭成功后,妻子成为了全职太太。但是妻子从未停止学习,甚至在贝聿铭遇到困难时,能及时找到有用的信息,和客户谈判等。
他们的朋友康斯顿丝·布罗伊尔说:“爱玲看上去完全是美国女大学生的模样。夫妻俩真是天作之合,过去是,将来也会是。”
本来就是同层次的人,结婚后,又一起进步,这就是携手到老的根本。
04
父母往远处看,儿女的人生,不是被父母控制的,而是独立成才的。
教育儿女,是一门技术活,有规则,也有变通,还有感情的互动。
若要儿女一直幸福,那就让他们有“人生搭配”的认知,而不是坐下来享受父母给的成果。
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老;金钱也会贬值;唯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当父母很老了,发现儿女比自己做得更好,那也是莫大的欣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家却是生生不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