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13 16:30
阴虚火旺的人特别多,得这种病的人特别常见,尤其是中老年人。不过,青少年得这种病的也不少,可以说挺普遍的。
说到阴虚,就会有内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阴虚生火,这些都是中医里常说的病名。阴虚了,病人就会觉得热,热就是火,火一大就会发炎。中医说的火,西医说的发炎,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具体来说,火有两种,一种是真火,一种是虚火。这两种火的说法完全不一样,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真火
所谓真火,指的是患者出现高烧、神志不清、长疮、长疔等症状。
这包括皮下组织炎、蜂窝组织炎、关节部位红肿发炎、肺痈、肠痈、淋巴结肿大、脑膜炎以及各种急性炎症等。这些病症的发病机理归因于真火,即由细菌引发,流行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也属于真火范畴。
对于这些病症,使用西药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见效快,远比中医的清热药更为有效。因此,对于上述病症,西医疗法是最佳选择。
虚火
虚火则涉及甲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烦不眠、血象不高的发烧病人;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糜烂、红斑渗出性胃炎、胃充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甲乙型肝炎、胆囊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增生;膀胱炎、尿道炎、妇科炎症以及慢性咽炎食管炎等。
这些病症的发病机理并非由细菌和病毒引起,而是由阴虚火旺所致。
治疗这些病症必须采用中医的滋阴降火方法,治愈率才高。许多因阴虚火旺引发体内多处炎症的病人长期服用西药,尤其是抗生素治疗,耗费大量金钱,病情却未见好转,甚至有恶化的趋势。
即使有些许效果,也容易反复发作。
阴虚火旺这类病型的发病机理通常与日常饮食辛辣、失血过多、熬夜过度、情绪急躁、手术频繁、刮宫引产频繁、过度疲劳、性生活过度、久病体虚、出汗过多、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导致体内血液津液丧失过多,从而引发阴虚。阴虚则阳偏盛,出现一系列火旺的症状。
对于这类病症,主要治疗方法是滋阴降火,滋阴潜阳。
阴虚通常以肾阴虚为主。肾藏精,肾生精,肾藏真阴。肾主水,五脏都离不开水的滋养,这与世界上所有生物一样,没有水就无法生存。
肾阴一虚,五脏失养。肾阴不虚,五脏充养。“阴平阳和,阴平阳秘”。阴虚必生火。肝属阳刚器官,本性属木,木能生火。
肾阴一虚,肝木失去给养,肝火失去节制,便出现火旺,随即胆囊发炎。木能克土,脾胃属土,便可导致胃火大引发胃炎。十人九胃,目前人群中得胃病的人数众多,西医仅治胃,却不知胃炎是由肝火引起,肝火是本质。
胃炎是标,治标不治本,久治不愈。
有些人胃病喝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西药,花费了大量金钱,也没能治愈。根据中医治本的原理,滋阴降火,则胃病很快能治愈。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说明,由阴虚火旺导致的其他病症则更多,如下所示。
阴虚火旺型的治疗方法:以滋阴降火为原则。
肾阴虚:六味地黄汤是肾阴虚的基础方剂。如果病人只有肾阴虚症状,没有出现上火症状者,就只用六味地黄汤。如果出现口干、咽燥,说明阴虚已经开始生火,此时应用知柏地黄汤治疗。
阴虚生火,肾阴虚未得到及时治疗,很快会导致肝生火。即肾阴虚→肝火大→胆囊炎→胆结石。
肾阴虚的病人会出现腰酸腿软、腰胀腰痛、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健忘、性功能减退、遗精早泄等症状。肝上火则表现为口苦口干、咽干舌燥、急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色黄、巩膜充血、耳鸣耳聋、胆囊发炎等阴虚火旺的症状。这类病症的治疗方法是补阴虚,降肝火。
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汤+杞菊地黄汤已成三个方剂。
肝火大可引起胃部发炎,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胃肠炎症。火往上行继而导致食管发炎、咽炎、口腔炎症。还能引起心上火,出现心烦失眠。还可能引起肺热,出现胸闷等症状。从而导致三焦火盛,需加用三黄汤。
胃炎引起胃胀,需加用保和丸、平胃散。形成胃糜烂,引起胃痛,加白及、百合、佛手、延胡索等收敛止痛药物。胃炎久了导致脾虚,方中加健脾丸。
胃病久了导致贫血,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重者可导致心肌缺血,还能引起血小板减少。贫血会导致失眠多梦噩梦、心慌心悸,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头晕头痛。所以在滋阴降火的同时,还要加入镇静安神、补血药,归脾汤+龙骨牡蛎。
知母、柴胡、山楂、当归;胃糜烂者加白及、百合、佛手、延胡索。
黄柏、龙胆草、神曲、白芍;胃出血者加三七。
熟地、栀子、萝卜籽、白术;心动过速者加柏子仁。
山药、生地、麦芽、甘草;心肌发炎者加桃仁、红花。
山茱萸、车前子、鸡内金、党参;心慌心悸者加龙骨、牡蛎、珍珠。
丹皮、木通、苍术、黄芪;失眠者加夜交藤、磁石。
泽泻、黄连、厚朴、木香;心火大者加柏子仁。
茯苓、黄芩、川穹、枣仁;胃胀甚者加槟榔。
枸杞、大黄、丹参、远志;胃炎有红斑花斑者加大黄连用量。
菊花、枳实、赤芍、茯神;胃酸过多者加乌贼骨、瓦楞子。
麦冬、石决明、龙骨、龙眼肉;胃有呃逆者加代赭石。
五味子、牡蛎;大便干燥加小承气汤。
综合治疗滋阴降火、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汤+三黄汤+小承气汤+健脾丸+归脾丸+平胃散+保和丸+杞菊地黄汤+麦味地黄汤+川穹、丹参、赤芍。
阴虚火旺引发的多种病症。
阴虚火旺的病人以20至40岁的青壮年发病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阴虚火旺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阳亢。阴虚阳亢的病情更为复杂。所谓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症、老年期综合症以及各种疑难杂症、老年痴呆症都与阴虚火旺和阴虚阳亢有直接关系。
知母、柴胡、柏子仁、山楂。
黄柏、龙胆草、当归、神曲。
熟地、栀子、白术、萝卜籽。
山药、生地、甘草、麦芽。
山茱萸、车前子、白芍、鸡内金。
丹皮、木通、党参、龙骨。
泽泻、黄连、黄芪、牡蛎。
茯苓、黄芩、木香、代赭石。
枸杞、半夏、枣仁、珍珠母。
菊花、厚朴、远志、石膏。
麦冬、大黄、茯神、石决明。
五味子、枳实、龙眼肉、磁石。
何首乌、川穹、夜交藤。
女贞子、丹参。
赤芍
血压高者加天麻、钩藤。
血糖高者加天花粉、葛根、玉米须。
脑血栓、心血栓加三七、桃仁、红花。
颈椎病、腰椎病者加双寄生、川断、三七、桃仁、红花。
湿热带下者加苦参、白芷、土茯苓、苍术。
湿热瘙痒者加乌梅、蛇床子、白花蛇草。